鄙视链无处不在。有人会说,不就是通过对比来产生自身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嘛?看似的确如此。旧有“文人相轻”,如今更是五花八门,就拿最普通的听歌这件小事来说,搞古典音乐的瞧不上搞摇滚的,搞摇滚的瞧不上搞民谣的,搞民谣的瞧不上听流行音乐的,听流行音乐的又瞧不上网络神曲和喊麦……诸如此类。不过鄙视链在每个行业都难以避免,尤其是爱论资排辈的厨师行业当中同样普遍存在。
说到资历,功底深厚、经验丰富的老大师们,往往是厨师行业金字塔的顶端。其中态度谦逊的还能说一句“紧跟时代趋势,学习年轻人的创新精神”,而毫不客气的同样大有人在,三两句话之间,离不开“鄙视”。他们以扎实功底为傲,强调“过去学厨三年打杂,还未必能够上锅炒菜”,从而对现在“学厨的年轻人炒菜三个月不到,就能够喊他作大师傅”的现象表示不屑。
谁还不是从年轻一步步吃苦过来的呢?学厨的年轻人自然不服气。在他们的认知里,很多看起来神乎其神的老手艺,很多如今都用不上,还不如赶紧多学点新鲜实用的。就好比练了三年能将豆腐切成千丝万缕,而如今只需要一些模具就能做到,不仅效果一致还能省时间、标准化,有何不可?
除了“年龄鄙视”之外,还有菜品风格的鄙视。
做私房菜、高端会所餐饮的厨师通常自视甚高,因见多识广从而爱玩“花样”,中式烹饪、分子料理、西式装盘,恨不得上一秒从北极取来冰川水,下一秒取来红海水析盐。总之,他们天南海北无所不用,觉得包容万象就是烹饪的至高追求。
做酒店菜的厨师同样不甘示弱,认为“咱们做酒店餐饮更加靠谱,厨师素质也高,食材管控体系严格,做菜的手法更是集创新和传统于一体,卫生又营养”。他们瞧不上做社会餐饮的厨师,觉得他们的菜只注重口味,低成本注定无法保证食材的品质。
而做社会餐饮的厨师当中,还产生了“内讧”,相互“鄙视”。做连锁品牌的厨师瞧不上做传统单店的厨师,认为他们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,也不思进取,只会守着几个旧菜吃老本;而在单独门店做菜的厨师,又觉得连锁品牌的菜千篇一律,标准化的产品在他们面前索然无味。彼此之间看似相互对立,但也不妨碍他们共同“鄙视”那些游走在大排档、街边摊、小吃店等不成气候的“游击队员”。
这些做菜的人在大多数厨师的眼里,甚至还不够被称为厨师,最多给年纪一些面子叫声“老师傅”。“老师傅”们做食物讲究个随心所欲,认为只有味道好、老百姓喜欢吃才是“政治正确”,至于辣椒能否切成圈、土豆片是不是厚薄均匀,只要菜入味了,那就都不是什么要紧事,很多所谓专业技术对他们来说,不过是一种缺乏内容的空洞形式。在他们眼里,那些高端讲究的菜,根本不值一提,直接一点的评价就是“不好吃,没味”。况且你那些个“洋盼货”,本身的成分安全与否还难说呢!
这也许只是厨师行业众多鄙视链当中的冰山一角。
不过鄙视心理,人之天性,不必遮掩,也不必因此而恼火“你有什么了不起,凭什么瞧不起我?”究其根本,不过是一种心中自信而过分发泄的状态罢了。但真正优秀的人在产生鄙视心理之后,还能够从他人的鄙视中看到自身的不足,这才是最关键的。
来源:湘菜人微报